在即將過去的2016年里,中國鋼鐵企業過得還不錯。據中鋼協數據顯示,2016年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利潤總額331.46億元,而去年一整年鋼鐵企業的利潤率則是負645.34億。
另一個好消息則是過剩產能終于得到初步緩解,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今年鋼鐵4500萬噸的去產能任務已提前超額完成,部分省份甚至表示已經將截至2020年的鋼鐵去產能任務一并完成。
在這樣的數字背后,是互聯網的強勢介入,以找鋼網為代表的諸多鋼鐵電商、信息化系統提供商正在給陳舊的鋼鐵行業插上新的翅膀,更讓人興奮的是,鋼鐵+互聯網的模式正在向油品、化工等其他產業快速復制。
不過仍要提醒鋼鐵企業注意的是,如果說2016年可以被定義為“去產能年”的話,鋼鐵行業在2017年才會真正進入去產量階段。有數字顯示,2016已退出的產能中,在產(有效)產能僅約10%,去產能沒有去產量。而目前已明確的2017-2018淘汰能力約3700萬噸,其中在產(有效)比例約47%,因此,2017年將開始真正去產量。
這意味著在未來的一年里,相關政策將繼續對落后產能下刀,明年仍將是鋼鐵企業競爭激烈的一年,而“互聯網”或許會成為他們最有利的武器。
賠錢的2015
一年前,鋼鐵行業正處于最困難的時刻。
在長達10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國內鋼鐵需求出現萎縮,2015年前8個月國內鋼材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5.2%,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總額為虧損180億元,而2014年同期還盈利146億元,年底時國內鋼材綜合價格同比甚至已下降三成左右。
最大的問題自然是產能過剩,另一個問題是國內鋼廠效率不高。不過產能過剩的表面原因是重復投資的無序競爭,是產能增長速度快于需求增長速度的長期累積,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國內鋼鐵流通領域環節過多的混亂局面造成了對真實需求的錯誤放大,從而直接導致行業資源配置效率過低和錯配。
這成為了電商進入鋼鐵行業的最好機會,找鋼網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郎永淳對記者表示:“在經濟下滑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去尋找洼地,在洼地的時候蘊藏著無數機會。鋼鐵行業非常傳統,但是是工業的基礎,也是基礎的材料,在它進入到低谷的時候,用互聯網+的方式對產業做出改革和推動,可能就會有很多的機會。”
事實上,國內鋼鐵行業擁抱互聯網的歷史并不短。以行業內代表性企業寶鋼為例,其早在15年前就已經建立了鋼鐵電商平臺;而早在2000年3月,國內最早的鋼鐵電商我的鋼鐵網就已經成立。
不過寶鋼人士曾坦言,以前的電商平臺只是“+互聯網”,是一種簡單的“物理反應”;而以我的鋼鐵網為代表的傳統鋼鐵B2B網站,也僅僅起到信息發布的作用,在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強勢沖擊下,很快淪為業內配角。
而找鋼網創始人兼CEO王東對記者表示,鋼鐵行業的頹勢從2011年就已經開始,那時正是行業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每個行業都有供不應求、產能過剩、成熟化三個階段,而從產能過剩到成熟的典型代表是投資應不再盲目,而是靠創新驅動和效率驅動,這就是互聯網行業最好的切入口。”
賺錢的2016
今年4月,找鋼網向外界公布,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全面盈利,王東表示,“這個盈利的消息,至少證明了互聯網鋼鐵電商的路子在中國是可以走通的。”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各類與鋼鐵有關的電商平臺已超過200家,競爭十分激烈。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以互聯網企業為主導,鋼銀、找鋼網等已初步建立閉環系統;一是以鋼鐵企業為主導,如歐冶云商目標是形成一個面向鋼鐵業的第三方公共開放平臺,不僅產品開放,而且股權結構也全面開放。
而渠道賺錢的背后,則是行業的全面復蘇。有分析認為,鋼鐵業走上“互聯網+”的轉型之路,應該是“一體兩翼”:一翼是制造創新,建立“互聯網+協同制造”的產業新生態,大力發展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實行柔性制造,提高網絡化協同制造水平,建設網絡化制造平臺。另一翼則是服務創新,建立數據化的服務模型。
在西城鋼鐵國貿總經理王仲良看來,找鋼網是一家有著移動互聯網烙印的鋼鐵電商:“最初找鋼網做了很多線下的交易、傳統貿易,從最初的撮合交易到現在的全產業鏈整合,從簡單的合作到幫助一些鋼廠打造ERP系統,甚至一些生態、智能化,找鋼網都有接觸。”
最顯著的結果是,鋼企在2016年的日子很好過,在談到2016年鋼鐵行業的發展時,王東表示,整體鋼企盈利狀況不錯,這是和去年的本質區別:”盈利狀況不錯的首要原因是供給側改革強度大,其次是環保治理關閉了很多小鋼廠,最后的原因是以汽車和家電為代表的下游需求增長比較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