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屆南非寶馬國際工程機械展在約翰內斯堡會展中心舉行,這也是全非洲最大的工程機械展。此次展會特設了中國展區,130多家中國企業亮相,中國成為此次除東道主南非以外參展商最多的國家。以徐工集團、三一集團、柳工集團、山東臨工為代表的中國工程機械品牌強勢亮相,展示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一面。與兩年前參加第一屆展覽時相比,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以創新和技術為先鋒,以服務為后盾,以品質為名牌,正在非洲市場做強做大。
用質量獲得市場訂單
在三一集團的展區,用中英文寫著“品質改變世界”的橫幅十分醒目。“品質”成為參展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最大特點。在三一集團、徐工集團、柳工集團、山東臨工等展區,無論是汽車起重機、礦機,還是裝載機、挖掘機,無不有著現代化造型,與周圍國際品牌比起來更為亮眼。三一集團展區每天進行3場挖掘機特技表演,中方駕駛員用鏟斗將雞蛋挖起,把酒瓶蓋打開,將“品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引起現場陣陣掌聲。
來自貝寧的科蒙集團采購經理若埃爾·阿雅翁表示,特技表演非常精彩,說明中國設備的可靠性和功能強大?!?007年我們公司曾購買了6臺三一的正面起重機,效果非常好。我們希望成為三一的合作伙伴,在貝寧乃至西非銷售三一的產品?!卑⒀盼陶f,現在非洲正處于建設階段,非洲市場對港口設備、挖機、工程設備有很大需求,“中國產品可以滿足這一需求”。
“展會第一天我們就簽了300萬美元的訂單”,三一集團南非子公司總經理朱冬表示,近期三一剛在南非市場推出一種小型挖掘機,6臺現貨亮相就售空。這顯示中國產品在非洲市場的火熱。他介紹說,在全非洲已有上萬臺三一的設備,在南非市場,三一的起重機銷售排前兩名,挖掘機計劃在3年內進入前五名。他說,品質試驗非常重要,三一出口到南非的設備在國內都是經過3年以上的反復測試論證,因為每一件出口商品都代表了企業的尊嚴和形象。
此次展會的主辦方之一、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南非公司首席執行官伊萊恩表示,非洲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在基礎設施建設、采礦等領域有很大潛力。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設備在非洲到處可見,這一方面得益于中國設備的性價比很高,設備的質量、設計和創新逐年改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非雙方密切的政治和經貿關系。
用售后贏得客戶信任
“打鐵還需自身硬”“練好內功”是參展的中國企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企業已經在質量和技術上實現了快速發展,而提升服務成為中國企業在非洲扎根的新“內功”。
一方面,中國企業根據非洲不同市場需求推出本地化產品。徐工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南部非洲總經理張捷表示,在北非沙漠地區,徐工推出有針對性的起重機、平地機沙漠型產品,裝配特制的過濾系統,專門應對風沙。此外,徐工還根據非洲礦場需求,推出相應的礦用裝載機。
另一方面,售后服務也是扎根當地市場的關鍵。徐工集團在展會上開啟“一帶一路”服務行南非站序幕,意在提升產品的售后服務品質。目前,徐工已經在非洲建有20個服務備件中心,6個培訓中心。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進出口公司市場部經理石冬表示,售后服務最基本的衡量標準是配件供應及時,這最能考驗一個品牌在客戶中的價值。為此,山東臨工在非洲將產品保修時間延長到2500~3000個小時,備件供應率達到90%~95%的世界高端品牌標準。“用品質改變世界上對"中國制造"的偏見?!敝於J為,在各種高精尖的展會上展現自己,與國際品牌同臺競技,中國品牌的性價比更高、產品可靠性更高、維護保養成本更低、綜合使用成本更低,有足夠優勢贏得市場。“在售后上,我們提出"24小時"概念,任何問題客戶只需打一個電話,以此贏得了客戶信任,口碑就是這樣一點點地傳播出來的?!敝於f。
用進取提升“中國制造”
“中國機械工程設備通過多年努力,設備性能的可靠性和質量已經可以和世界一流的產品競爭,這得到很多客戶的認可?!绷つ戏枪究偨浝碇煨郾硎?。同時,中國企業近年來漸漸在國外建立銷售、服務和配件供應體系的網絡,打消客戶后顧之憂。中國產品的總使用成本,包括購買整機、服務、配件等成本是具備優勢的。此次參展商特雷克斯(上海)機械有限公司工程師柳云舟表示,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設備在全球市場上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成本控制,生產、設計等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相對成熟。
朱雄兵認為,非洲目前基礎設施落后,但經濟發展快,且中非政治、經貿關系密切,中國企業未來在非洲工程機械市場大有可為。中國的產品操作簡單、性能可靠、實用、性價比高,對非洲的適應性很高。目前中國公司承建的基礎設施工程幾乎遍布非洲國家,中國企業都選擇中國工程機械設備,這也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應。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高級工程師李云生表示,非洲市場對質量要求是很高的,所以中國企業需在質量和標準上練好內功,把產品質量提高,這樣到非洲國家市場才更有競爭力,而不是單純靠價格競爭。產品整機出口既要有售后支持,又要思考如何滿足當地市場需求。
特雷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國際銷售經理潘元表示,未來中國工程機械設備從中端邁向高端市場的進程中還需要在銷售、服務網絡鋪設、本地化程度、零配件可靠性、響應速度等方面下功夫?!?年前的"中國制造",與現在已不可同日而語,中國企業銳意進取,都在進步,全世界對中國品牌的認識也在一步步提升。在未來10年,相信中國企業一定能夠全面趕超。”朱冬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