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中型工程機械仍處于產能過剩、緩慢復蘇階段之時,小型工程機械已進入市場成熟期,需求持續升溫。日前,記者從我市多家工程機械企業獲悉,2014年小型工程機械市場火熱,今年開春便收到源源不斷的訂單。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后起之秀的小型工程機械未來5至8年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另辟蹊徑發展小型工程機械
昨日在泉州市勁力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廠房外,記者看到五臺六噸級的挖掘機、夾裝機已整齊列隊于平板掛車上,整裝待發。這些機械小巧靈活,一改昔日人們印象中工程機械龐然大物的形象,多了幾分輕盈。
“我們是2000年開始專攻小型工程機械的,現在主要生產小型挖掘機與夾裝機的系列產品。”該公司總經理曾華山用“劍走偏鋒”來形容當初進入小型工程機械行業的緣由,“生產大型工程機械資金門檻高,競爭激烈,作為民營企業資金有限,只能另辟蹊徑,選擇較少人關注的小型機械領域。”
正是這種“不經意”與長期的堅持,到2006年該公司的銷售開始有所起色,產品知名度與美譽度逐漸擴大,2008年后銷售量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
相同的情形出現在同樣專攻小型工程機械的新源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據介紹,2013年新源在小挖機的銷量上也已達到上千臺,這個數字現在依然有強勁的上升勢頭。“這兩年,小型工程機械一路向好,未來的市場空間很大。”泉州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林炳洲告訴記者。
契合年輕人勞作方式轉變
得益于良好的市場空間,一些原來以生產大中型工程機械為主的機械廠家也開始將目光聚焦在市場新藍海。“公司在2007年開始將觸角延伸到小型工程機械中來。”晉工機械有限公司技術副總趙家宏稱,現已研發生產出小挖掘機、小裝載機系列。
“之所以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原因之一在于其廣泛的適應面。”曾華山表示,其主要適用于交通、市政、園林、綠化、農田、水利建設,同時大型基建工程的收尾、細部工作的整理也需要運用小型的機械設備。
“從這些適應面也可以看出,這一輩年輕人勞作方式的改變。”趙家宏認為,由于這些基建項目所處的空間范圍較小,常在田間地頭,村道園林,或者城區當中,大型工程機械無法或不宜進入,過去常常是靠肩挑人扛的純體力工作方式,但現在,愈來愈受到年輕一輩的摒棄,而小型工程機械的出現恰逢其時。
“它既可以代替人工,還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曾華山笑著告訴記者,一臺機器設備至少能頂上20多個人,此外,每臺機器大約售價10萬至20萬元,相對大型機械便宜得多,這也是廣受客戶青睞的另一原因。
市場細分呈現精細化趨勢
實際上,工程機械黃金期由大型機械逐步向小型化轉移的趨勢,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徑。據了解,如今,國家越來越重視水土保持,控制資源過度開發,礦山開采等大型項目將有所減少,同樣,大型基建項目在城鎮化到達一定時期后,也將呈現增速趨緩的態勢。與之相反,小型機械設備所適用的項目,如種植業、養殖業、鄉村建設等正不斷興起,加上政策上的傾斜,讓小型化機械看到了“春天”。
“這些年來,中央財政對農村公路建設、農田水利投入和農民購置農業機械補助的持續加大,拓展了小型機械的市場需求,也帶動了小型工程機械裝備向農機具領域的滲透。”林炳洲稱,一臺機械裝備,國家補貼幾萬元,大大提高了農民購買熱情。
“除了生產傳統的小挖機,為了迎合客戶的需求,2007年開始在此基礎上,進行功能的延伸。”曾華山指著一臺機身類似挖掘機,但伸縮臂頂端的鏟斗已變成了一個大鐵夾子的機器,“這就是夾裝機,是農機具的一種類型,專門用于種植園內長條狀物體的抓取與搬運。”
“在市場細分日益精細化的今天,根據市場導向,挖掘客戶需求,生產功能多樣化的產品,是企業應對競爭的不二法門。”趙家宏說,根據產品差異化,企業研發生產了廢鐵收購站專用的小型叉裝機,為國內首創。